数据化在印刷过程中的妙用
页面更新时间:2016-10-05 22:00:37
印刷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同样的印品、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环境,却在不同的印刷时间产生了不一样的印刷结果,色相、印品耐摩擦性等很多方面的指标都出现了波动,却找不到问题的根源,难道承印物、油墨、设备、操作者、印刷环境等相同,其中就真的没有什么因素发生变化了吗?下面的两个案例会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胶印印刷统计数据应用案例
某次,我单位在生产某款镀铝纸商标时,出现了不能及时干燥的问题(此前,镀铝纸商标使用POP油墨印刷后,经过12小时放置后就能完全干燥),虽然最后产品放置48小时后也完全干燥了,但是干燥时间太长。经查询后证实此产品本次印刷与上一次印刷时使用的是用同一台印刷机,并且是同一个班组操作的,纸张、油墨也一样,包括环境温、湿度等指标也都是与以往印刷此类产品的情况相一致,人、机、料、法、环似乎完全一样,可为什么两次印刷最终结果却不同呢?后来,经过调阅油墨单位消耗统计表,发现了问题所在。
两个订单印刷的是同一款产品,使用的纸张、油墨也是同一品牌,对比表中结果却发现黄墨的消耗出现了异常,表2中黄墨的实用数量比表1要高出1.7kg,而且表2这单产品也确实是由于黄墨干燥不良而造成印品放置时间超时。由于黄墨单位消耗增加,造成在印刷过程中墨量、水量提升过高,继而造成印刷时黄色油墨过度乳化,因此需要较长的干燥时间。找出问题所在之后,马上调查当时使用的油墨,进一步细查,发现两次印刷过程中使用的黄墨批次虽然相近,但是第二次印刷所用批次黄墨的色彩饱和度与第一次印刷所用批次有一定差距,造成在印刷过程中不得不提高墨量以达到样张墨色要求。找到问题原因之后,我们马上与油墨厂家进行沟通,及时消除了问题持续发生的隐患,在随后的几次印刷过程中再没有发生此类问题。
上一篇:“成本+效益” 标签印企的生存之道
下一篇:报纸印刷的色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