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你当前的位置 南京彼道印刷 > 印刷常识 >
印刷常识
如何看待执行力
页面更新时间:2018-11-14 18:01:41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企业得以发展和进步,需要有规划和目标,也离不开全员上下团结一心,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信念,更需要整个团队有强大的执行力来完成既定目标。本期经管策论带您领略南京新水平图文制作有限公司是如何看待执行力,如何培养高执行力的员工。

  执行决定胜败

  周未难得看一次电视,有幸看到了撒贝宁主持的《挑战不可能》,其中国旗护卫队的挑战让我感触颇深。国旗护卫队以100步正步、100步齐步走到达标识地点。26名队员,一人不错,一步不差,完美挑战成功。35000次的升旗,0失误,是怎么做到的?

  恰逢兄长来看父亲,让我有一次成长的机会。兄长曾当兵三年,他告诉我,部队里无论身高多少,从165cm到185cm,所有人的步伐必须是75cm每步,一分不少,一毫不多,这就是标准!面对标准,我们只有做到百分百地接受,无理由地执行,才能真正的挑战不可能。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难度较大的标准时,总是左一个不是,右一个不可能,总是在挑毛病而不去执行。于是我们的标准成了空话,我们的执行成了敷衍。我们身边很多企业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制度或是没有标准,而是没有执行。记得曾经读到过一个事例,山东一家企业面临倒闭,最终被一家日资企业收购。日资企业入驻后,没有多增加一条制度,也没有再注入一分钱的资本,南京印刷公司,只是将我们中国企业留下来的制度执行了下去。短短半年内,就实现了盈利。当我们再去学习时,日方只是说:你们把企业做得很完善,只是缺少了执行。

  如何能做到真正的执行呢?笔者认为,虽然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执行者,但关键在于执行的中层!一个制度、方案的制订执行,高层不会跨级直接指挥基层执行员工,否则不仅会导致管理混乱,更会使高层管理者忙于日常事务处理,而使公司再无制度、方案创新。对于基层执行员工,宣导、督促、惩罚在上行下效前会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企业中层干部,首先要树立榜样,100%执行,通过榜样精神影响他们,从而真正做到所有员工100%的执行。

  当我们高谈阔论,提出高远见和好的目标时,不去执行落地,再好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空谈,没有执行最终也是一事无成。孙正义曾说:“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回想我们过往的人生中,想法还少吗?想法会差吗?都不是,但我们为什么就没有竞争过其他人呢?我想原因就在于“我们只是想”,而比我们优秀的人,还多了一个执行。

  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方案,那么请理解现有的标准制度,在理解中执行,不理解时就在执行中去理解。

  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

  很多事情知易行难。就拿工作中的执行力来说,许多企业都为之头疼,不论制度如何完善,执行力跟不上一样是白搭。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工作执行力,就必须解决好“执行”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自觉的行为。对待工作,不找借口,事事处处体现出诚实、负责、敬业的精神。下面就执行力的问题谈一下笔者浅薄的体会。

  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你等待,你会发现什么都没变,唯一变的只是你变老了”。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通常会放不开手脚,凡事都要万事俱备,有十足把握才敢去做,怕有闪失、怕犯错误、怕负责任,顾虑重重,结果在等待观望中失去良机,什么都没做成,什么也没做好。但同样也有一句话叫“三思而后行”,如今有了新的诠释:“思考目标、思考结果、思考下一步”,即提升认识的高度。对目标要清晰,对结果要具体,然后分解为简单的步骤,最终实现目标。我们不能在等待中失去,但我们也不能盲目行动。这是一个较难把握的度,需要我们不断强化思考习惯。

  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我们说执行意愿是提升执行力的原动力,有了执行意愿才会有后续的执行结果。是什么决定执行的最后结果呢?答案就是认识高度。对上级的指示和下达的工作任务,如果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领悟领导的意图和工作的重要性,就会消极懈怠,被动应对,甚而随意降低执行的标准和要求,最终结果不尽人意。我们只有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高度上来,在行动之前领悟最终需要得到的执行目标和结果,才能不折不扣、善始善终地执行各项指令。这就要求我们端正自己的执行态度,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即:

  1.着眼于“严”,严谨对待、严格执行,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



  • 上一篇:把员工打造成企业的主人
  • 下一篇:2018爱普生创新大会展现精致生活
  •  
    QQ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QQ
    咨询服务热线
    136-5518-6050
    诚挚期待与您沟通